民宿和酒店是一樣的嗎?
出差在外,就得找個住宿的地方,傳統的就是酒店,但是現在又出現個民宿的概念,那民宿是酒店嗎,兩個有什么區別呢?首先肯定的是民宿不是酒店,跟酒店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今天就給大家講下這兩者的區別。
主要的區別點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酒店講求快,效率;民宿講求慢。
酒店就是登記--住宿--離開;而民宿主人在客人入住期間和客人交流,分享,往往能與客人成為朋友,客人離開后雙方都還會保持聯系,甚至民宿主人會依托自己的民宿建設一個朋友圈,客人都成了朋友圈內的活躍分子,主人甚至會時不時的收到客人從遠方寄來的禮物。
許多做酒店的朋友轉行做民宿后問我為什么自己專門從高等院校聘請的酒店經理人卻把民宿做的一塌糊涂?原因也就在這了,酒店管理講求的效率化“五米起立,三米微笑,一米問好”,是難以和民宿溫馨的氛圍融合的。
2.酒店一般比較大,民宿一般小。
樓來布萊克說了民宿的規模的問題。以自己的經驗,民宿最好的是控制在5-15間客房之間,因為太大了,主人必然難以有足夠的經歷和客人們交流互動,而一旦失去了這一點,民宿的真意也便失去了。
同時,酒店的公共空間小,而民宿的公共空間比較大。一般好一些的民宿的公共空間與客房空間的面積比值在10/1.0到1.5/1.0之間,民宿的公共空間內有的會設置小的圖書館,咖啡吧,甚至是主人愛好的動漫收藏展示等,公共空間內會提供大量的交流場地,使得客人能夠和主人和其他客人交流——住到民宿中來了,自然是可以坐著放空腦袋,發呆,但是能夠在一個溫馨的新的環境中和一群有著相同愛好的新朋友聊聊天,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也是很棒的事情吧。
3.酒店追求回本周期,民宿追求長長久久。
酒店的經營方一般是公司,一個酒店項目做下來動輒千萬甚至過億,因此整個經營過程必須進行高效化的創收活動與管理。
而現在國內做的好的民宿的主人一般是吃穿不愁的藝術家或者小資(當然民宿的主人不只是這一類,后面會細說一下),他們不太擔心回本問題,所以可以細心的打磨民宿,把民宿真的做成是自己生活的地方。
其他的一些次要的區別先不說了。在這想和大家說一下民宿的主人的類型。
現在民宿的主人一般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旅游開發集團或者轉型房地產商,第二類是不愁吃穿的藝術家或者小資,第三類是景區等當地村民。這三類經營出的產品也恰好對應了精品酒店式“民宿”、民宿、農家樂。近幾年民宿之所以能被炒得火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第二類人經營的民宿真正的滿足了認同性住宿的空白。
第一類開發者的產品高大上,但我更愿意叫做精品酒店,這類產品這幾年的生存壓力超級大,在杭州周邊已經有很多堅持不下去了。
第三類經營者往往由于見識和眼界的限制使得產品質量粗糙,最終淪入價格戰中,生存艱難。
最后想和一些像自己作民宿的朋友多說幾句:做民宿不是鬧著玩的,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風花雪月。各種雜七雜八的事情會使得主人一頭亂麻,我妻子當年也是想著春暖花開的,但后面做起來后幾近崩潰,后面還是朋友們鼓勵才慢慢做好了。對于像通過民宿快速掙錢的,我說句實話,挺難的。民宿的回本周期在3-5之間,這還是建立在年入住率在6成以上的?,F在很多朋友的民宿看著光鮮,實質是燙手的山芋,一些在麗江做民宿的朋友現在也是各種舍得與舍不得糾結中。
對于許多旅行者來說,民宿和酒店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差別。在旅途之中,短住一夜,或者三五夜的地方。無非就是一個干凈的房間和可以洗個澡的地方加上一頓早餐而已,只要價格與位置合適,評價沒有太差,其它都無所謂了。
然而,當你一旦開始看重旅途之中的住宿體驗,不僅僅把出行住宿當成純粹找個地方過夜,而是期待住宿的地方也成為旅途中可以出彩的一環,那么,住在不同的酒店或是民宿的差別就變得明顯。
這就是民宿和傳統酒店的區別,總結一句話,民宿可以給出差旅行添加許多美好的體驗,享受到酒店不同的美好時光,變的更有溫度。
返回列表